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22的博文

东大欢迎各地的教育家、企业家、文化人等,合作办学: 欢迎捐款赞助: 筹备发展东大研究会、学会、学院等 欢迎参与,欢迎赞助支持

  东大欢迎各地的教育家、企业家、文化人等,合作办学: 欢迎捐款赞助: 筹备发展东大研究会、学会、学院等 欢迎参与,欢迎赞助支持

秘书处周建请教周氏文化大家,郡望与辈分

 尊敬的文化大家: 秘书处周建,祖籍安徽寿县正阳关。寿县古称寿春,是楚国亡国前的国都。 这里的周氏,是不是属于淮南周氏?或者六安周氏? 寿县前些年,隶属于安徽六安。六安古时,为六安国,或六国(读陆音)。 现在寿县划归近晚成立的淮南市。引用古称淮南。 那么,淮南周氏,和南侧的庐江周氏(三国周瑜所在),不知道是什么关系。淮南周氏,是庐江郡周氏的开枝散叶,还是自我一族?不明,请教。 另外,笔者的祖父,排辈分是孔字, 笔者父辈,排辈分是宏字, 请教,这是哪个周氏的排辈规矩? 那到我这辈,可能是哪个字的辈分? 请教大家,谢谢。 秘书处周建

秘书处:周氏名人录或周氏名录

 五、历史名人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著有《爱莲说》。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写法新颖,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著名画家,出身显贵家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宋代的米芾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三人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     周瑜:三国时吴之名将,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     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来源于央视国家地理 https://www.cctv.com/geography/mfms/20010627/245.html   以下为秘书处周建补充: 周馥:安徽建德县人。今冬至县。李鸿章幕僚,大清国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 周學熙:周馥之子。清末民初實業家,政治家,舉人。袁世凯幕僚。開灤礦務局、啟新洋灰公司、華新紡織公司、耀華玻璃公司的創辦人。山東大學首任校長。民初北方工业大王。曹禺的名剧《雷雨》攻击的周家,据传暗指周学熙家。 周叔弢: 周馥之孙,中国实业家、文物鉴赏家、收藏家。 周一良: 周馥之重孙, 周叔弢之子,历史学家,曾任北大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文革参加梁效写作组。历史学家陈寅恪除名其弟子身份。 周树人(鲁迅):浙江绍兴人,民国著名作家。中国左翼文化同盟成员和象征。 周作人:鲁迅之弟,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曾因汉奸罪被民国判刑。 其妻为日人羽太信子。 周建人:鲁迅小弟,教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教部副部长,在《北京日报》发表麻雀是害虫的文章,为全国消灭麻雀等四害运动,吹响号角。后任浙江省长、浙江革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其妻日人羽太芳子,1951年离婚,后与 王蕴如同居 。 周佛海: 湖南沅陵人,中共建党一大代表,代理书记。后任中华民国(汪精卫政府)三号人物。死于监狱。 周至柔:浙江临海人,曾任中华民国总参谋

秘书处周建:春秋大名鼎鼎的吴国的来历与周部落

 相传周国国君,或者是周部落首领之子季历,妻太任,生三子。第三子为姬昌,姓姬名昌。周首领古公亶父(后封周太王),喜欢这个小一点的孙子姬昌,有意让儿子季历(继承周首领后,被商王封为西伯)以后传首领之位给孙儿姬昌,隔代指定。姬昌有两个哥哥。这两个哥哥,为了让位,便从陕西的周原,离家出走。 我的猜测,是带有部下部曲,漫游到今天江苏的南部,靠海的苏州。那时候,长江冲积平原,还没有到达上海。便在此地,建立吴国。 西伯季历被商王帝文丁囚禁而死后,其子姬昌继承西伯,统帅周国。 商王纣又杀害西伯昌的长子,囚禁西伯昌。西伯昌因囚禁而演易经八卦。 西伯昌临死前,要求次子姬发继位周部落首领灭商。 姬发灭商后,便称周武王,封其父西伯昌为文王。 而文王西伯昌的两个哥哥,先后担任吴国创国国君。 因此,吴国的开创国君,为建立周朝的周武王姬发的两位伯父。 吴国和周朝的关系,便是这层血脉。属于伯侄关系。 吴国的王族,后世称吴姓,与周朝的姬姓王族,后世称周姓,血脉上是一系的。 后世的吴越争霸,吴国灭亡,是再后世的文人丑化的故事,不是历史真相。是为了建立意识形态的叙事。这里不做叙述。 秘书处周建整理撰稿

秘书处周建:太太的来历与周朝的形成

 周氏祖先为避戎狄,迁居至陕西周原。这个周原,相信是周部落所在繁衍之地。 到姬昌时代,周部落首领或称周国国君为姬昌,姬昌出生于公元前1152年,其父季历被帝文丁囚禁而死。姬昌继承其父西伯称号。 伯为老大、大哥的意思。也是伯爵的来源之一。 西伯,今天的翻译就是西方、西部首领。 人称西伯昌,又称西昌。 后世其次子周武王,封其为周文王。文王为中华道统的开创人之一。传易经太极八卦为文王所创。 西伯昌在世,周国已据天下三分之二。 其长子被商王纣杀害,次子姬发继承西伯,讨伐商国,建立周朝,奉天自任周武王。 后世称为武王伐纣、周克殷(商)。 这便是开辟了周王朝八百年的故事。 西伯昌有18子,四子为姬旦,被周武王封为周公,称周公旦,任周朝摄政王。创制了中华文明的德行规矩、礼仪文化,为后世孔子所心向往之的梦见周公。周公解梦因此而来。 周部落的首领,周氏先祖, 姬姓 , 周 氏,名 亶 ,又称 古公亶父 ( dǎn fǔ ),周朝建立,被封为周太王。其妃 太姜 , 生子季历。 季历娶妻 太任 , 生子西伯昌。传太任对文王胎教。 西伯昌娶妻 太姒 , 生子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 周国三世国君有贤妻,作为周部落首领的贤良内助,德懿高贵,后世合称三太。 太姜( 周太王 之妻)、太任、太姒(周文王之妻)合称“三太”,后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称,代表贤德直追三太 。 这便是太太的来历。 后世大唐武则天感念周的恩德,建立周朝,为免与周武王创建的周朝同名,史称为武周。 秘书处周建整理撰稿

以周为根源的姓氏

  以周为根源的姓氏 时间:2014-03-30 23:43 作者:周 - 管理员 点击:1340     自始祖古公亶父徙居岐山周原,建立封国后,其孙周文王便以国为姓。《元和姓纂》曰:“帝喾生后稷,至太王(古公),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武王推翻商纣建立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大量分封王族子孙。周朝被秦灭后,受周朝分封的各王族子孙后裔或以祖辈官谥为姓,或以先祖封号(封赐)为姓,或以分封地域为姓等。据史料显示,从周王朝派衍分出来的姓氏有:吴、虢、郭、制、虔、仁、钳耳、岑、管、鲁、凡、樊、蒋、邢、胙、茅、蔡、祭、曹、成、郕、霍、卫、康、聃、沈、载、邰、廖、雍、冉、滕、毕、冯、庞、潘、魏、令狐、邺、酆、丰、毛、郇、原、邘、邗、于、晋、韩、应、狄、翟、单、翁、成公、郑、詹、杨、林、狐、枞、从、精、精纵、梁、武、汝、王叔、王、阳、阳樊、鄄、赧等73姓。     周时期中原族体统称“华夏族”,秦统一后逐渐实现“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华夏族成为稳定族体,汉以后为“汉族”称谓所代替。周王朝历时八百余年,大封王族血统诸侯,为秦所灭后,派衍出了众多姓氏,周王室血缘族裔成为华夏族主体,称之“大周”。因此,“大周”泛指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姓氏族体。   来源:中华周氏文化网 http://www.zhzswh.com/html/zhoushijiapu/2014/0330/72.html

周氏文化典故

  周氏文化典故 时间:2014-03-30 23:44 作者:周 - 管理员 点击:1175     【盘古开天】  据《三五历纪》:在极远古的时候,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盘古一斧劈开混混沌沌的宇宙,于是清气轻上浮为天,重者浊下沉为地,混沌初开,乾坤始定,盘古遂成为华夏人类的初祖。     【华胥履迹】  据南宋罗泌纂《路史·太昊纪》:盘古之雷泽氏部族酋长雷公,其娶华胥氏酋长之女华胥为妻。华胥游于郊野,见巨人足迹,履之忽身动而有孕,生伏羲圣人于古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一带)。伏羲立天子后称羲皇,其与女娲、神农(炎帝)并称上古“三皇”。       【付宝梦光】  少典氏公孙居住和活动于今陕西扶风、千阳一带,在伏羲时期被封为姬水国诸侯,其妻付宝一天忽在睡梦中梦见电光绕室,感而有孕,生子轩辕。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父母觉奇,以为不祥,弃之渠冰之上,忽众鸟飞来以翅覆之暖之,人见之,抱回抚养。后在轩辕丘长大,名轩辕,以姬为姓。轩辕经阪泉败神农、涿鹿诛蚩尤获帝位,称黄帝,为中国上古五帝之一。黄帝作甲子、历数、指南,造律吕、耕田、货币、舟车、宫室、弓矢、纪官、冠裳,划野分州,创造了很多中华文明。     【嫘祖缫丝】  嫘祖是黄帝的正妻,姓西陵氏,是一位皇室贤母。她不仅母仪天下,而且心灵手巧,能教民养蚕、缫丝、织帛,使民有衣御寒、遮羞。她成为中国纺织的祖师,人民都很爱戴、敬仰她。     【农神后稷】  后稷,名弃,姜嫄所生,在舜帝时为臣,与大禹治水,管稼穑。后稷因管农事,被后世尊为农神,一直受到以后历代帝王及百姓的崇祀。《诗经·益稷》:“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就是歌颂后稷的。今天的民俗“尝新节”,即为祭祀农神后稷。     【公刘牛耕】 《史记·周本记》:公刘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取材用,使行者有资、居者有储,民赖其庆。公刘不仅能采矿锻铁,制造农具,而且能驯牛,完善牛耕,发展农业,在贫瘠干旱的黄土高原上取得了农业的丰收,成为牛耕第一人。     【凤鸣岐山】  古公覃父迁岐山周原,筑室于岐山之麓。玄武岐山巍巍,朱雀渭水蜿蜒,明堂万顷肥肥,乃天下一块风水宝地。室成入居之日,忽来百凤鸣于屋顶,其声婉转美妙,如天籁之音。古公占之,有帝王之瑞,但三子之中,不知所出。第三子季历,其妻太妊,为一贤德之妇。太妊有圣孕,季

周氏字辈排行大全

  周氏字辈排行大全 时间:2014-03-30 23:32 作者:周 - 管理员 点击:3912     1.周恩来家族字辈:     “敦焘寅靖亥,谨治澳德文。茂万寿庆叔,宗富顺其廷。懋汝祚步应,景元光骏贻。恩尔……”。     2.广东普邑周氏字辈:     “开基宏远猷,笃庆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畴。合家宜睦顺,守理重经修。奕世永绳武,千秋恒作裘。”     3.广东潮阳泗水周氏字辈:(楷体、14pt、加粗) “多士敬宏毓,英资衍芳绪。勤修昭厚德,翊赞耀明良。 攸子崇伯钦,淑宪绍懿徽。植本宗永健,嗣典运开祥”。     4.海南琼州周氏字辈: “缵绪成德,经世安邦。家修朝献,万奕其昌”。     5.浙江一支周氏字辈: “智仁圣义,中和道德。继体守义,传家以孝”。     6.浙江另一支周氏字辈 “孝友振家业,种德培祖恩。和睦致瑞祥,忠义永吉庆”。     7.湖南益阳汾湖周氏字辈: “志肇宏昭列,时旺玉堂轩。国字必尚义,言方定泽之。”     8.湖南益阳大泉周氏字辈: “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 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9.湖南湘潭周氏字辈: 老序:“顺良廉正纪,德重胜临卿。傅名敷万国,允代振家声”。旧序:“大启昌期远,宏开福祚长。诗书承世泽,忠厚迪前光”。 新序:“创业恩先哲,守成在后贤。谟猷贻奕叶,科第庆绵聊”。     10.湖南资江苦竹湖周氏字辈: 政毅族老序: “政承嗣朝尚国允兴邦文昌皆显达升廷”; 政庄族老序: “政承嗣朝尚国永兴邦文昌开世运绍述”; 新序: “原起均姬胄,后来锡祚膺。莲香盈宇宙,味厚合缁渑。 道学渊源达,图书德泽宏。萧韶欣并奏,衽席庆同登”。     11.湖南益阳光齐堂字辈:老序:“典雅思从,维治学文”。续序:“学文高尚志,习武建熏猷”。新序:“德立家之本,名扬士以贤。诗书庭有训,忠厚世其傅”。     12.周氏三甲族字辈: “志均伯仲文崇绍日汝王必金应国正人才启烈光”     13.沙塘周氏字辈:老序:“应添益思,永尚万世。继承宗伯,亿兆大时”。新序:“与元开达懋哲芳能希贤克绍美德光前允惠嘉显才彦瑷英辅翼鸿骏纲纪文明”     14.周氏双贤堂字辈:老序:“昌梦代玉培锡渑以焕祖思仲廷万大宗启世文光”;新序:“荣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自人全

周氏地域分布简概

  周氏地域分布简概 时间:2014-03-30 23:42 作者:周 - 管理员 点击:1780     汝南安城周氏:周平王少子姬烈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汝南安城周氏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生十子,徙于安成。周仁五世孙周燕,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5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安城周氏周景家族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形成旺族.其后裔世代在朝廷为官,散居各地。隋唐时期其中一支由山东迁徙湖北后再迁徙湖南,即周敦颐家族。汝南安城周姓,自周燕始,除了其5个儿子,史志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239人,代代人才辈出,为官者甚多。此现象堪称历史奇迹.汝南安城周氏各家族经过战乱之后纷纷逃亡外地,最终遍布全国.     福建漳州周氏:唐朝末年,军阀混战,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周德琰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县令,生3子,3子随父居固始县。唐昭宗乾宁四年(896),六镇藩镇叛乱,周德琰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入闽,选择福建建瓯县(1913年建安、瓯方二县合并设置)的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周枢随父宦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昭宗乾宁四年入闽,居住马伏,为入闽之始祖。周枢的后裔周枯,于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迁居福建崇安县的仙店,周枯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长江,河南固始县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古代宁化县属汀州),犹长于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由河南迁人福建宁化县的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     润州丹阳周氏:唐初,润州丹阳周侁(生于651年),681至682年为官江州(九江)镇南武节大将军,迁徒江州瑞昌王仙乡辂北(瑞昌市南义镇小坳村),七世孙周勍,字大节(834-918)唐文宗大和八年甲寅年-后梁贞明四年戊寅年,唐僖宗中和二年七月授以殿中侍御史,唐文宗天佑元年加兵部尚书,周勍七世孙师字辈42人,遍布瑞昌,故有周姓占半瑞昌之说,部分迁徒湖北、湖南、福建、陕西、浙江,以湖北阳新广济为多。辂北大泉山勍公墓和匡灶凤凰山祖妣墓保存完好。     广东周氏:从北

周姓

    一、来源有三     1、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二、迁徙分布     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居住在河南临汝的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西汉大臣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士族随晋室同渡,有一支周氏迁往姑熟。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这是当时周姓入福建最早者。唐僖宗时,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称其先祖为郑州管城人。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迁往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支徙居永定。从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开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唐代元和年间,除沛国周氏、长安周氏为周赧王的后代,河南周氏为鲜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5世孙周燕,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如周燕之子周忠因任太山太守而在当地定居,形成太山周氏。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侵犯汉朝。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慰劳官兵。走近细柳军营,只见甲兵森严,官兵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位传报,说是车驾到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不闻天子令!"文帝亲自来到营门,又被哨兵拦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节,让哨兵进帐回报。

关于新老官博的问题

 各位宗亲: 由于本会官博 WorldZhouClanAssociation.blogspot.com 是按英文设立路径的,对不识英文的宗亲,多有不便,特此致歉。 现在增加简易的汉语拼音简称域名, sjzszqzh.blogspot.com 考虑到老域名的名称是英文,当时2017年,考虑不周,特表歉意。 现在,计划将老的英文官博,侧重对外宣传官博, 而将新的官博,作为本会的内部通讯,与各位宗亲展示,并联络。 以上意见不知妥否, 敬请批评指正。 秘书处

关于设立本会简易域名官博和专用电邮和恢复站点的问题汇报

 各位宗兄: 为了更好地联络各地宗兄, 一。现在专门开设本会及秘书处专用电邮邮箱,电邮:sjzszqzh@gmail.com 为世界周氏宗亲总会的普通话汉语拼音简写,方便老人家记忆,便于老人家口头告诉年轻人帮助其发电邮。 以前的联络电邮,是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建的个人电邮,zhoujianhongkong@gmail.com。目前停用,以后长期使用正式的宗亲会电邮联络。 由于最后选择了普通话拼音简称,对广大粤语宗亲的不便,带来影响,特此抱歉。 二。本会官博,WorldZhouClanAssociation.blogspot.com  因为是英文,只是适合对外宣传名称,不太适合各地宗亲的联系查阅,因此,另外开辟 汉语普通话拼音简称, sjzszqzh.blogspot.com 同样是为了方便各位记忆。记忆就是,谷歌博客的世界周氏宗亲总会简称,一般年轻人,都能找到。 三。由于谷歌博客的blogspot.com,在国内查阅,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有宗亲提议恢复网站站点,计议选取wordpress为根域名。好处是,目前国内暂无限制,由于技术服务由wordpress专门负责,比自己独立域名建网站,会减轻技术维护和安全防护的成本和精力。也就是说,技术上更加安全。 特此敬告各位宗兄 欢迎批评建议。 秘书处

关于世界周氏宗亲总会的归属的说明

各位宗兄: 世界周氏宗亲总会,已挂靠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作为其二级机构。 世界华人交流协会是1995年在香港正式注册成立的大型华人交流联谊机构。 周氏宗亲总会,列为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的周氏族人的专门联谊机构。 待将来,如需重新确定其定位,由各位宗长商议。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