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地域分布简概
时间:2014-03-30 23:42 作者:周 - 管理员 点击:1780
汝南安城周氏:周平王少子姬烈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汝南安城周氏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生十子,徙于安成。周仁五世孙周燕,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5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安城周氏周景家族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形成旺族.其后裔世代在朝廷为官,散居各地。隋唐时期其中一支由山东迁徙湖北后再迁徙湖南,即周敦颐家族。汝南安城周姓,自周燕始,除了其5个儿子,史志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239人,代代人才辈出,为官者甚多。此现象堪称历史奇迹.汝南安城周氏各家族经过战乱之后纷纷逃亡外地,最终遍布全国.
福建漳州周氏:唐朝末年,军阀混战,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周德琰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县令,生3子,3子随父居固始县。唐昭宗乾宁四年(896),六镇藩镇叛乱,周德琰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入闽,选择福建建瓯县(1913年建安、瓯方二县合并设置)的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周枢随父宦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昭宗乾宁四年入闽,居住马伏,为入闽之始祖。周枢的后裔周枯,于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迁居福建崇安县的仙店,周枯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长江,河南固始县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古代宁化县属汀州),犹长于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由河南迁人福建宁化县的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
润州丹阳周氏:唐初,润州丹阳周侁(生于651年),681至682年为官江州(九江)镇南武节大将军,迁徒江州瑞昌王仙乡辂北(瑞昌市南义镇小坳村),七世孙周勍,字大节(834-918)唐文宗大和八年甲寅年-后梁贞明四年戊寅年,唐僖宗中和二年七月授以殿中侍御史,唐文宗天佑元年加兵部尚书,周勍七世孙师字辈42人,遍布瑞昌,故有周姓占半瑞昌之说,部分迁徒湖北、湖南、福建、陕西、浙江,以湖北阳新广济为多。辂北大泉山勍公墓和匡灶凤凰山祖妣墓保存完好。
广东周氏:从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广东。新会县桥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门,原河南汴(汴京,开封)人,宋南渡后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乃居新会桥亭。又,新会县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监,字天枯,原籍河南许州长葛县,遭元乱,千里间关,扈宋少帝至粤之冈州崖山。广东新会县这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梅县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县,随宋高宗南渡,迁居福建宁化县。南宋末元初,其裔孙“由闽迁粤”,迁居广东长东县(今五华县,在广东东部,梅江上游),至七世祖周(王宣),始迁梅县。周碹是梅县始迁祖,又是由闽迁粤的七世祖,所以至今广东梅县周姓称他为“始祖七位公”。
江西、湖南周氏: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益阳、祁阳地区。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于元明间徙居湖南宝庆邵东之石碑。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垦湘潭,后卜居湘潭”。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间“迁屯益阳”,于是“隶籍益阳”。明初,永乐袭位,濂溪后裔周是修公尽节而殁,后其弟周特修有子三化名为伏姓至赣入蜀,隐居重庆府涪州,后复姓为周,明末清初,该支周有仁宁君之子周可伦自重庆涪洲响水沟从戎至四川苍溪落业。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是由江西永新县厚田迁来。祁阳一支始祖周彦升自江西富田迁居湖南衡州,其第三子周森甫迁至祁阳。周森甫四世孙周必贤于明初从傅有德南征,授明威将军,任都副指挥使、七星关千户指挥,为入黔周氏始祖。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贵州、湖北、江西、福建,四川等省。
台湾周氏: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周姓大多是祖上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清康熙到乾隆年间,有泉州人周延群乘船东渡,入垦台北县石碇乡;泉州人周炎移居台北县景美镇开垦奠基。清嘉庆年间,富阳(今属浙江)人周凯曾任台湾道台,后死于任上。
海外周氏: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旅居海外的地方,主要是中南半岛与南洋一带;海外周姓侨胞,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包括现今的海南省)两省。海外周姓华人来自广东省的潮州、汕头地区的,占较大比例。广东省揭阳县的伯劳浦乡周氏。明朝洪武初年,其始祖周朴叟,人称周伯,由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迁来广东揭阳县。他在埔上开荒,又引清泉上埔,人们于是将“埔”字去土添水,改为“浦”字,将“伯劳浦”作地名。伯劳浦乡往海外谋生的人较多。泰国首都曼谷有旅泰揭阳县伯劳浦家族会,此外还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福建周姓移居南洋。清末福建周姓之移居南洋,先后梯航南来,开拓新天地。其彰明较著的创始人有:周英美之开埠文德甲,周公南之经营巫罗加什,周公秀之垦殖麻坡浮林望,周卿昌、周卿安之贸迁于新加坡及马六甲,周孙品、周孙华之往来各地沟通侨信等。
福建漳州周氏:唐朝末年,军阀混战,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周德琰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县令,生3子,3子随父居固始县。唐昭宗乾宁四年(896),六镇藩镇叛乱,周德琰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入闽,选择福建建瓯县(1913年建安、瓯方二县合并设置)的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周枢随父宦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昭宗乾宁四年入闽,居住马伏,为入闽之始祖。周枢的后裔周枯,于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迁居福建崇安县的仙店,周枯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长江,河南固始县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古代宁化县属汀州),犹长于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由河南迁人福建宁化县的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
润州丹阳周氏:唐初,润州丹阳周侁(生于651年),681至682年为官江州(九江)镇南武节大将军,迁徒江州瑞昌王仙乡辂北(瑞昌市南义镇小坳村),七世孙周勍,字大节(834-918)唐文宗大和八年甲寅年-后梁贞明四年戊寅年,唐僖宗中和二年七月授以殿中侍御史,唐文宗天佑元年加兵部尚书,周勍七世孙师字辈42人,遍布瑞昌,故有周姓占半瑞昌之说,部分迁徒湖北、湖南、福建、陕西、浙江,以湖北阳新广济为多。辂北大泉山勍公墓和匡灶凤凰山祖妣墓保存完好。
广东周氏:从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广东。新会县桥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门,原河南汴(汴京,开封)人,宋南渡后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乃居新会桥亭。又,新会县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监,字天枯,原籍河南许州长葛县,遭元乱,千里间关,扈宋少帝至粤之冈州崖山。广东新会县这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梅县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县,随宋高宗南渡,迁居福建宁化县。南宋末元初,其裔孙“由闽迁粤”,迁居广东长东县(今五华县,在广东东部,梅江上游),至七世祖周(王宣),始迁梅县。周碹是梅县始迁祖,又是由闽迁粤的七世祖,所以至今广东梅县周姓称他为“始祖七位公”。
江西、湖南周氏: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益阳、祁阳地区。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于元明间徙居湖南宝庆邵东之石碑。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垦湘潭,后卜居湘潭”。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间“迁屯益阳”,于是“隶籍益阳”。明初,永乐袭位,濂溪后裔周是修公尽节而殁,后其弟周特修有子三化名为伏姓至赣入蜀,隐居重庆府涪州,后复姓为周,明末清初,该支周有仁宁君之子周可伦自重庆涪洲响水沟从戎至四川苍溪落业。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是由江西永新县厚田迁来。祁阳一支始祖周彦升自江西富田迁居湖南衡州,其第三子周森甫迁至祁阳。周森甫四世孙周必贤于明初从傅有德南征,授明威将军,任都副指挥使、七星关千户指挥,为入黔周氏始祖。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贵州、湖北、江西、福建,四川等省。
台湾周氏: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周姓大多是祖上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清康熙到乾隆年间,有泉州人周延群乘船东渡,入垦台北县石碇乡;泉州人周炎移居台北县景美镇开垦奠基。清嘉庆年间,富阳(今属浙江)人周凯曾任台湾道台,后死于任上。
海外周氏: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旅居海外的地方,主要是中南半岛与南洋一带;海外周姓侨胞,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包括现今的海南省)两省。海外周姓华人来自广东省的潮州、汕头地区的,占较大比例。广东省揭阳县的伯劳浦乡周氏。明朝洪武初年,其始祖周朴叟,人称周伯,由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迁来广东揭阳县。他在埔上开荒,又引清泉上埔,人们于是将“埔”字去土添水,改为“浦”字,将“伯劳浦”作地名。伯劳浦乡往海外谋生的人较多。泰国首都曼谷有旅泰揭阳县伯劳浦家族会,此外还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福建周姓移居南洋。清末福建周姓之移居南洋,先后梯航南来,开拓新天地。其彰明较著的创始人有:周英美之开埠文德甲,周公南之经营巫罗加什,周公秀之垦殖麻坡浮林望,周卿昌、周卿安之贸迁于新加坡及马六甲,周孙品、周孙华之往来各地沟通侨信等。
来源:中华周氏文化网
http://www.zhzswh.com/html/zhoushijiapu/2014/0330/71.html
评论
发表评论